-
昆山農商銀行:打造“三位一體”內控體系 助力高質量發展
更新時間:2021-10-14
近日,2020年“陀螺”(GYROSCOPE)評價體系評價結果公示,昆山農商銀行在縣域農商行中綜合排名第三,并已連續3年進入縣域農商行排名前五。而這些榮譽的獲得,得益于昆山農商銀行始終強調的“穩健、合規、長遠”六字方針和制度、流程、系統“三位一體”的內控管理體系。
以“制度建設”為根基,健全管控機制
近年來,昆山農商銀行從為制度建設立規入手,出臺《內部規章制度管理辦法》,歷經多次修訂,逐漸形成立體化的制度體系設計、全流程的內控制度管理機制。
建立健全立體化內控制度體系設計。該行以《章程》為“憲法”,在縱向上形成章程政策、基本制度、管理辦法、操作規范四級,在橫向上形成公司治理、黨的建設、業務經營、管理活動、支持保障、監督評價6個大類21個小類,構建立體化的內控制度體系,為經營管理的程序化、規范化奠定基礎。該行現行有效各項制度達到750余項。
建立健全內控制度全流程管理機制。該行引進“法詢智能金融法規數據庫”,方便隨時查詢和及時獲取金融監管規則、金融監管處罰案例等,定期分享和學習,并督促推進“外規內化”。每年制定《制度計劃》,跟進制度的新增、修訂及廢止情況。從調研論證、起草與征求意見、合規審查、審批、會簽與發布等方面細化了制度制定的全流程管理要求,通過強化流程控制,提高內控制度建設質量。
定期跟進內控制度的后評價與清理優化。該行內外部環境發生重大變化時,及時組織開展相應內控制度的評估和優化。2020年,根據《民法典》及配套司法解釋陸續出臺,優化各項制度24項;修訂《常見法律問題手冊》,提升支行解決常見法律問題能力。每年組織各部門對存量制度進行全面清理優化,形成現行有效的《制度清單》。每三年左右組織對內控制度體系與管理機制進行深度評估和完善,彌補經營管理的空白點或薄弱點,推進制度的及時更新、持續改進。
以“流程再造”為目標,強化防控抓手
昆山農商銀行以客戶為中心開展流程優化整合,以流程為基礎完善前中后臺相分離的組織架構,構建流程管理長效機制,推進流程銀行再造。
引進方法論,強化團隊建設。該行引入“精益六西格瑪”方法論。從專業咨詢公司和國內先進同業引進多名流程管理專家。每年定期開展精益六西格瑪新員工認知培訓、初中級培訓,讓更多員工掌握方法論和工具,并通過“項目實踐”“津貼激勵”的方式,引導員工逐步應用新方法、新工具。近年來開展專題培訓21次,覆蓋391人,其中136人掌握方法論,獲得認證。
善于做減法,強化流程優化。該行秉持“內部流程注重員工使用,外部流程注重客戶體驗”原則,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最大化精簡流程。通過重點與日常相結合的優化機制,逐步簡化流程,減少客戶資料、縮短決策鏈,提升客戶滿意度。近年來,完成重點精簡項目40余項,其中,《普惠信貸業務全流程線上化》等4個項目獲得國家級專業技術成果獎。
再造重成效,突出重點領域。該行以客戶為中心,以市場為導向,以提高客戶體驗、提高工作效率,業務受理前置、處理后移、集中核算和操作為重點,兼顧內部控制與服務效率,推動跨系統、跨專業的業務流程梳理優化整后,推進各項內控制度要求內嵌至標準化、工序化、信息化、自動化流程之中。
以“系統管控”為方式,提升內控質效
昆山農商銀行高度重視信息系統建設在內控管理中的“硬約束”關鍵作用,明確產品推出系統化、風險控制系統化要求。
強化基礎支撐。該行著眼于打造安全穩定的信息系統運行平臺,科學規劃應用系統體系,積極推進新一代核心系統、新數據中心建設,加強應急管理,完善信息科技風險管理與業務連續性運作機制,實施常態化的信息科技風險監測和評估,加強信息科技風險“二道防線”管理。
強化系統建設。該行推進前臺業務、中臺管理、后臺支持保障系統建設。明確要求制度設計的流程必須可以通過信息系統實現控制和約束,流程建設與系統建設同步推進、同時實施。目前,該行建成系統230個,以全方位的系統“硬約束”控制各項業務流程風險。
強化管控監控。該行將風險防范關口前移,建設“全行級統一業務風險監控平臺”,通過量化模型對風險進行識別、評估、監測、報告和控制,實現風險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實時監測、事后分析、重點回溯的一體化風險控制能力,滿足交易監控、反欺詐、案件防控、流程監控、操作風險監控等多方面風險管理要求。
昆山農商銀行通過制度體現管理思路,通過流程落實制度要求,通過系統控制流程實施,逐步實現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系統化,從而打造“三位一體”內控體系,有效提升該行內控管理水平,從而為高質量發展夯實基礎,把好方向,守好底線。
(郭鵬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