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泗陽農商銀行:以大數據思維探索“智慧審計”之路
更新時間:2021-02-09
近年來,泗陽農商銀行積極踐行大數據審計理念,堅持向信息化要資源、向大數據要效率,推動審計方式轉型升級,成功探索出一條“智慧審計”之路,大大提高了審計質量和效能,連續多年被省聯社、宿遷市內部審計協會評為“審計工作先進單位”。
加強隊伍培養,提升攻關能力。審計思路決定了數據應用的深度和廣度,為有效扭轉原有審計人員僅憑經驗開展作業現象,打造一支“智慧鐵軍”,該行一是發現和選拔具有計算機背景的大數據審計人才,不斷優化隊伍結構;二是設定有計劃的審計人員后續教育機制,同時組織審計人員“走出去”,例如參加中審網組織的“商業銀行信貸業務現場審計與非現場審計模型體系構建”培訓,拓寬審計思維;三是安排審計人員深入一線學習新業務、新流程,在實際操作中檢驗業務理論知識,為審計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堅實基礎。
深化系統應用,提高審計質效。為提高審計工作質效,該行審計人員不斷深化審計系統運用,并在反復實踐中,總結出審計系統在審計項目全過程中的應用“三步曲”。第一步:項目開展前,充分利用審計模型進行數據跑批,篩選可疑點,得出審計線索,帶著問題去現場。第二步:審計過程中,利用審計系統中“專有查詢”“簡易查詢”等模塊以及數據庫,篩選出客戶貸款信息、交易流水等目標數據,結合客戶業務傳票影像,輔助驗證檢查中發現的審計線索。第三步:審計人員現場驗證通過模型數據初步分析的結果,并在現場審計結束后的外部核對過程中予以關注。
依托模型建設,深挖數據價值。審計系統運用的關鍵在于利用審計模型對關聯數據進行分析。為解決審計系統中部分表格數據缺失,且暫時無法提供過去某一時點數據的問題,該行審計人員在實踐中逐步總結固化出數據處理“四步驟”,即“整理數據-上傳數據-模型編輯-結果驗證”。通過數據建模,對各條線數據進行交叉比對分析和印證,使數據之間產生“化學反應”,析出“雜質”,將隱藏在繁雜數據里的“疑點”暴露在審計監督之下。目前該行審計系統中共有公有模型約110個,私有模型超600個,其中通過導入外來數據,編輯“核銷貸記卡客戶未進入黑名單”“五級分類結果不一致”等模型20余個。
推進部門聯動,實現成果共享。在大數據的支持下,該行有效增加部門間協同作戰能力,統籌整合全行數據,統一安排審計項目,統一部署審計力量,提高審計質效。同時,在審計過程中,注重收集、整理、匯總和分析各項經營數據及監測指標,適時掌握經營中存在的風險和隱患按問題分類建立審計風險庫,設置風險等級、風險類型,并提出控制措施,實現全轄共享審計信息成果,便于全行員工主動對照,自查自糾。
(鄭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