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霞的“三員”角色演繹
更新時間:2015-04-08 作者: 佚名
陳霞是東臺農商行富安支行的一名大堂經理,通過與柜面充分聯動,加強溝通協調,將該支行的大堂管理得有條不紊、秩序井然,為客戶帶來了全新的服務體驗。
柜面減負員:能在大堂處理到位的手續絕不帶到柜面
目前,富安支行大堂配備了1名正式大堂經理和2名保安,并臨時抽調1名人員輔助開展大堂服務。作為大堂管理的負責人,陳霞對人員進行了劃區分配,明確1名人員負責自助區的引導、指導,1名人員負責免填單系統運用,1名人員負責柜臺和大廳的巡邏及環境衛生,自己除在客戶一進門時接待、引導外,還隨時保持與柜面聯動協調,做好特殊業務和特殊客戶的安排,促使整個服務流程的“流水化”順暢進行。
曾經長期擔任柜員的陳霞特別能夠理解柜員的壓力與難處,所以她做大堂經理以來,把為柜員“減負”作為崗位追求的目標之一。憑借以前在營業部的工作經驗,她提出將科技系統作為“減負”的載體,問清每個客戶所需辦理的業務種類之后,能在自助設備上處理的業務全部到自助設備處理,糧補、新農保等財政補貼資金通過反復宣傳分流到便民寶服務點,必須在柜面辦理的業務,都先通過免填單系統進行業務的預處理,盡量將所有能在大堂處理的手續一步到位。特別針對客戶信息采集耗時長、占用柜面資源多的問題,前移采集節點,均先由大堂經理采集和聯網核查,柜面只需核對無誤后進行信息維護,為柜面減輕了不小的壓力。目前該支行免填單系統的運用率在80%左右,在全行名列前茅。
產品營銷員:既主動,也配合
在大堂營銷方面,陳霞既會主動“出擊”,也會配合柜面營銷。在客戶等候辦理業務的時候,她會發一些產品宣傳折頁,包括“行長推薦單”,通過“微沙龍”的形式,為客戶講解推介,在此過程中觀察客戶的反應,發現客戶感興趣,就主動跟上,對年輕客戶和使用智能手機的客戶,她堅持每個都推介手機銀行。柜員在業務辦理中發掘的客戶,也交由她“手把手”開展后續的跟蹤服務,既節約了柜面資源,也方便了客戶理解與掌握農商行的產品。
矛盾調解員:遇有投訴及時處理
自陳霞擔任大堂經理以來,富安支行從未發生一起客戶投訴事件。她認為,服務中難免會有做得不盡如人意的地方,產生一些矛盾都是正常的,但要化解矛盾,最關鍵的是要及時處理,就能獲得客戶的諒解與信任。
前不久,該支行一名客戶兌付了一筆2005年存入的1.1萬元教育儲蓄,利息僅有900元,客戶向柜員提出了質疑,情緒比較激動。陳霞看到這個狀況后,立即將客戶帶離柜面,與主管會計一起幫助客戶算賬,直到把客戶說懂說通。這名客戶最終意識到是由于自己后期沒有按照協議續存,導致了未能享受到教育儲蓄應得的利息,表示心服口服。整個處理過程未要支行行長出面,矛盾便得到了順利解決。
服務督導員:示范、監督于一體
富安支行擁有一支非常年輕的柜面服務團隊,大部分是近年剛入行的大學生員工。陳霞上崗的第一天,就發現柜面業務辦理的速度不快,服務規范也做不到位,常常造成柜面客戶的積壓,大堂管理的壓力也很大。為了能改善這種局面,在營業部久經文優服務鍛煉、深諳服務之道的她主動向支行行長提出到內部代班一天,通過自己的親身示范、細節處理與要領講解,與內部的大學生員工一起分享柜面服務的心得,啟示他們立足崗位提升服務。
除此以外,她還接受了支行行長分配的一項新工作——每天的晨會點評上一天每個柜員的服務。因此,繁忙的工作期間,她還要留意觀察柜員的服務動作和服務用語,班后通過抽調當日監控,為第二天晨會的精準點評做準備。
談到做大堂經理的感受,陳霞用“方方面面都要照顧到”的“管家”來形容,要有耐心和好的心態,由于客戶認知的差異,被圍成一圈、你一句我一句詢問各種各樣問題的時候,被客戶誤解甚至是指著鼻子罵的時候,是壓力最大的時候,要耐著性子解答、勸解,還不能面露一絲煩躁與委屈,但只要聽到客戶表揚一句“這個姑娘真不錯”,她立刻便滿足感爆棚。累是肯定的,每天去掉吃飯、休息、上廁所的時間,至少有9個小時是在大堂里度過的,上崗第一天,她就買了雙平跟鞋,因為每天都要走很多路,“請問您要辦理什么業務”這句話一天至少要說600遍。到富安支行報到之前,她偷了個“懶”,跟支行行長請了兩天假回宿遷的婆家看了一下自己的兒子,因為她做好了上崗后就放棄休息的準備,事實上也是這樣,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