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金農商行:快速崛起的地方金融力量
更新時間:2014-04-03 作者: admin
(此文刊登于新華日報
三年來,紫金農商銀行充分發揮本土優勢,加快資源整合,推動經營轉型,以差異化、多元化、人性化的綜合金融服務,為南京市民打造了自己的“紫金模式”,給區域經濟的發展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
三年來紫金農商銀行立足新起點、謀劃新思路,銳意改革,轉型發展,在眾多期許的目光中,各項業務全面推進,資產總額、存貸款規模、經營效益和社會影響實現全新的飛躍。
2013年,各項存、貸款余額增幅均高于南京市金融機構平均水平,存貸款市場份額逐年提升。在銀行業盈利能力整體呈現下降趨勢下,全行金融增加值增幅達10.39%,位居全省農信系統前列。
奮進的過程中,紫金農商銀行不忘初衷,積極探尋金融反哺社會的可行路徑。“最佳惠農商業銀行”、“江蘇省文明單位”、“最佳文明服務創新銀行”、“最佳中小企業服務銀行”等榮譽稱號相繼獲得。
鮮活的數字,驕人的業績,紫金農商銀行以慎思疾行、快馬加鞭的姿態,在這個省內金融競爭最為激烈的核心區,走出了一條質量效益型發展模式的創業新徑。
轉型,引領發展
為打造“最了解客戶、體驗最佳、最值得信賴的高效便民銀行”,紫金農商銀行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堅持轉型促發展。
大刀闊斧,完善公司治理。從成立之初,紫金農商銀行就遵循現代金融規則和先進銀行經驗,努力發揮后發優勢,建立了“三會一層”公司運作構架,形成“總行——一級支行——二級支行”三級經營三級管理模式。三年來,按照“扁平化、垂直化、集中化、專業化”改革理念,不斷整合優化,完善制度體系,完成從“形似”到“神似”的現代金融企業轉變。
順勢而為,優化業務機構。面對經濟環境的新形勢,紫金農商銀行進一步優化業務結構,大力發展零售銀行、電子銀行、金融市場等低資本消耗業務,創新中間業務,開展投行業務、理財業務、委托貸款、銀團貸款等業務,變單一盈利模式為多元盈利模式。2013年中間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34.3%,逐步擺脫了以存貸業務為主的傳統盈利模式,經營效益穩步增加,業務轉型實現新突破。
升級網點,打造優質服務。按照“標桿引路、以點帶面,全面提升”的總體思路,紫金農商銀行以網點轉型帶動服務轉型,率先打造了26個標桿網點。全新的服務和體驗,讓紫金農商銀行由里而外實現了蛻變。啟動銀保、銀銀合作,進一步拓寬業務渠道。優化網點布局,增強物理網點與電子渠道發展的協同性,提高網點效能,擴大客戶基礎,提升服務能力,不斷增強電子渠道分流能力,全行柜面替代率達到51.02%。
真情,惠澤一方
行于發展的路上,紫金農商銀行始終將“服務‘三農’、服務中小、服務城鄉”作為立行之本,把出發點和立足點瞄準基層和百姓,成為服務民生、促進地方經濟建設的一支重要金融力量。
三年來,積極參與地方政府的“三農”經濟開發與建設,對政府發展戰略、城市規劃、基建工程、融資支持等方面鼎力支持。把“陽光信貸”創新延伸到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專業市場、機關學校等各個領域,小業務,做成大市場。推出園林綠化行業產業鏈融資方案“綠化貸”,貸動綠色南京發展。截至2013年末,累計發放“陽光信貸進萬家”貸款46.99億元,新型農村經濟組織貸款6.4億元,綠色信貸0.52億元,與全市39家園林綠化企業全面對接,助推南京的綠色、低碳、宜居城市建設。
在推進“金融服務進村入社區”的工程中,紫金農商銀行強化科技系統支持,助力村政資金統管;便民取款設施——紫金快付通將網點服務延伸到行政村,實現了南京市289個行政村全覆蓋。
2012年9月,為適應小微企業貸款“快、頻、急、小”的特點,紫金農商銀行引進成熟的國際小微貸款分析技術,設立專營機構,以“信貸工廠”模式開展小微企業貸款。
作為本土銀行,紫金農商行將資源優勢、價格優勢變為惠農惠民的服務優勢,投入運行全國首臺“硬幣存款兌換一體機”,打造個人高端信用貸款產品——精英時貸,推出“紫金財富”系列理財產品,加入南京公積金歸集行和市民卡發卡銀行陣營,與客戶同分享共成長。
成長來源于厚重的積淀,未來蘊藏于堅實的腳步。全面深化改革、建設新農村、實現中國夢的號角已經吹響,對紫金農商銀行而言,三年,是一個結點,更是一個起點,二次創業的紫金人將深入考量改革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在建設現代商業銀行的征途上開辟新的天地。(龔亮 吳靈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