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阜寧農商行:“一個機制”孵化“三個轉變” 創新人才培養力助青工成長
更新時間:2014-01-27 作者: admin
(此文刊登于金融時報
日前,江蘇阜寧農村商業銀行召開人才工作會議,在前期2家支行試行“內部導師制”取得階段性成果的基礎上,面向全行33家營業網點和13個機關部室,出臺了人才培養工程工作意見,旨在通過實施內部導師“傳、幫、帶”的方式,實現人才培養三個轉變。20名支行行長、12名會計主管、22名客戶經理與54名新入行的大學生員工“青藍”結對,計劃用2至5年時間造就一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隊伍。
短期培訓向長期培養轉變。隨著業務的快速發展,阜寧農商業行近3年新招考入行100多名大學生。這些新大學生員工往往只是經過短期培訓就充實到業務第一線,缺乏后續長期培養和職業生涯規劃。“內部導師制”有明確的標桿和目標,大學生員工對自己的發展前途和空間充滿信心,最大可能地發揮人才的潛能,縮短人才的“同化期”,有效地防止人才的無序流動。
自我進步向結對幫扶轉變。內部導師“青藍”結對,既有工作上隨時指導,也有每月一次談心交流,更有共同提高成長的百分制考核。新大學生員工施文沖這樣評價并感恩她的結對師傅:像“114”一樣,有問必答;像“110”一樣,有求必應;像“119”一樣,有難必幫。可見,“內部導師制”有利于解決新進人才的“水土不服”問題,縮短新進人才的“同化期”。
個人成才向團隊競爭轉變。“內部導師制”實行百分制考核,師徒同獎。有利于該行學習型組織的建設和團隊競爭優勢的發揮。培養對象張焱曾經是一名大學生村官,擔任客戶經理不到一年,營銷農戶小額貸款1100多筆,金額超2000萬元,成績突出。提起張焱,他的師傅張崇鑾行長不無感慨:這樣的年輕人有理想、有文化,更重要的是對農村這片土地有感情。不但值得培養,而且值得我們互相學習。
該行積極創新人才培養方式,開暢青年員工晉升通道,讓全行員工的心熱起來、勁漲起來,精神風貌不可同日而語,在實施商務轉型和持續穩健發展中集聚起強大的正能量。對此,該行董事長鮑加耕動情地說:實現中國夢,關鍵是青年強。在農村金融機構一線,青年員工代表著未來和希望,當下以及更長一段時間,農村金融機構面臨的競爭更趨激烈,培養一流的適用性年輕金融人才,是當務之急,是我們共同的責任和愿望,阜寧農商行愿意在這方面持續、積極做好嘗試和創新。(王峰 張大勇 莊步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