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家港農商銀行:深耕普惠 助力信用體系建設
更新時間:2025-05-09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健全社會信用體系的意見》,為推動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明確要求。張家港農商銀行積極貫徹落實國家政策要求,扎實推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積極探索金融服務的精準度和適配度,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深化整村授信,扎實推進信用體系建設
張家港農商銀行扎實推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不斷加大對農村經濟的信貸投入,深化“整村授信”工作,做到網點下沉、人員下沉和服務下沉。主動加強與市農業農村局開展合作,共同推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以15個行政村為切入點,推動全轄行政村深入開展“三有三無”排查,助力構建農戶信用信息庫,確保農戶家庭信息有效性及完整度。在行政村和居委會組建授信評議小組,根據評議的授信白名單,以家庭為單位進行授信。截至2025年3月末,該行共評定信用農戶541920戶,授信戶數132014戶,授信金額1226966.8萬元。
整合數據資源,建立健全征信風控機制
張家港農商銀行主動加強與公積金、社保、工商、稅務以及第三方數據平臺對接,實現征信數據的共享。通過查詢、分析、使用相關信息,提高征信數據的準確性和時效性,為全行提供更加全面、準確的決策依據。加強對征信市場的監管力度,建立健全征信風險防范機制,提高全行征信數據風險管理水平。加強與地方政府、金融監管部門的溝通協調,形成合力共同推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利用信用評級機制,提高信貸資源配置效率,根據評定等級給予相應貸款額度和利率優惠,實現信貸資源精準投放。全面推廣“中征信”評分應用,客觀、全面、準確地評估借款人的信用風險水平,有效攔截高風險客戶,提升風險管控能力。
創新金融產品,持續深化金融服務
始終堅守做小做散初心,完善農戶信用檔案,建立信用信息征集機制,收集和整理農戶、企業等農村經濟主體的信用信息,建立信用檔案,推動金融活水流向千家萬戶。通過“村融通”“惠農快貸”“蘇農貸”等支農支小專屬金融產品,滿足涉農企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戶等特色化、個性化、多元化的信貸需求。通過“陽光速貸”“優農貸”等系列涉農服務產品,助力農戶創業、消費。加快數字普惠金融發展步伐,構建“信用+科創”評價體系,利用金融科技手段降低金融服務成本。與市生態環境局簽署金融服務戰略合作協議,打造港城綠色金融信用體系生態環境。通過“科技+綠色”手段,實現綠色項目的智能識別、客戶環境風險監測預警、客戶環境風險分類,為綠色金融統計與風險識別提供科技支撐。(宋 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