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昆山農商銀行:全面提升風控能力建設
更新時間:2023-12-04
近年來,昆山農商銀行始終堅持底線思維,堅守市場定位,優化信貸結構,不斷提升信貸資產質量和管理水平,近三年,利息回收率分別為98.7%、99.04%、99.03%,不良率從2019年末的1.28%降至0.83%。
調優資產結構,提升風控前瞻能力。一是加大普惠信貸投放。先后開展“555”“百千萬”增戶擴面工程,探索做小做散引導機制,通過數字化網格化營銷,不斷拓展普惠小微信貸業務規模。10月末,普惠小微信貸有效客戶數39759戶,較年初上升414戶。普惠小微企業貸款余額274億元,增幅14.64%,高出各項貸款增速1.97個百分點。二是強化大額貸款管控。持續深化大額貸款SITE管理體系,從系統、管理、人員、考核四個維度著手,通過定期非現場監測、客戶分類畫像、分片定點管控等多重手段,加大對大額貸款的精準管控。10月末,該行5000萬元以上大額貸款客戶169戶,余額178億元,占比19.1%。三是動態監測敏捷調優。積極開展區域重點行業研究,緊跟昆山市十四五發展規劃和“2+6+X”產業布局,形成“一鏈一策一批”行業監測報告,指導信貸投向;針對外貿出口嚴峻形勢,積極聯動外管局聯手風險監測,動態跟蹤出口收匯、結算數據,堅持進退有度風險策略;針對昆山電子信息產業集中度高及產業鏈外遷風險,聯合蘇州金融監管局共同監測行業運行風險,動態調整風控策略。
創新管理方式,提升風險決策能力。建立智能風控決策中心,已形成一套“業務系統+數據集市+應用系統”的全鏈路、全場景智能化風險決策中心。一是加大內外部大數據運用。通過與蘇州征信、騰訊、阿里、三大運營商等單位合作,接入200+外部數據接口,在信用模型、預警傳導、反欺詐防控、精準名單等方面,提升大數據的應用價值。二是建立“規則+模型+場景化”準入。已積累風控準入規則1230條,智能風控內評模型21個,零售風險決策流 51條。特別是形成了“機控+人控”并行反欺詐機制。以新備用金全流程反欺詐為例,在貸款申請環節綜合申請行為設置反欺詐風控規則,針對高風險業務直接進入人工審核。通過風控規則識別和人工審核,年內已攔截電信詐騙132起,涉及貸款資金2017萬元。三是實施信貸行業專家庫項目。深耕區域十大行業研究,推動信貸審批人能力提升,現已形成了15名審批人,10個行業門類的專業化審批團隊。今年以來,行業研究不斷加深,再推行業創新產品,包括“車鏈貸”“車綠貸”“車補貸”等,探索搭建本地產業鏈數據庫,不斷賦能產業信貸工作。
強化“數”“智”賦能,提升風險應對能力。一是構建“三位一體”風險預警機制。打造風鈴預警系統,與行內9大系統交互,深入預警信息在客戶準入、授信、合同簽訂、用信、放款和貸后管理等全流程環節的應用,實現風險聯防聯控。風控顆粒度更加精細,形成了集數據、系統、業務“三位一體”的預警管理架構。二是推動零售后生命期建設。通過健全管理制度、優化管理機制、提升人員能力、強化檢查執行、完善考核體系、加強系統管控等六大抓手,組建了零售信貸管理中心,確立了事業部風險主管人員機制,形成了事業部貸后各專項考核體系,不斷夯實零售信貸管理基礎。三是聚焦重點領域風險排查。今年重點開展了不法中介專項治理行動、出口型企業風險排查、指定行業貸款、專項產品等重點領域專項排查。運用大數據分析方式,提煉風險特征因子,反溯完善貸前準入規則和貸后預警規則。特別是在不法中介排查中,共探索出了19個專屬模型,通過模型跑批,形成了疑點客戶特征清單。至10月末,通過排查發現疑似不法中介13個,涉及問題客戶30戶,貸款金額0.9億元。
拓寬清收渠道,提升風險處置能力。一是完善管理機制。持續完善清收組織架構,重點搭建零售清收工作機制,通過抓人力投入、抓壓力傳遞、抓平臺利用、抓清收方式,抓考核激勵,切實提升清收處置效率。二是強化清收科技支撐。通過資產保全系統、賦強公證系統和“金E站”調解平臺,切實提升科技清收能力。其中,賦強公證項目自2020年上線以來,累計完成賦強公證超過3萬筆,普惠小微貸款發放近140億元,并在該行鹽都地區全面推廣上線,至今僅發生不良65筆,不良訴訟時效從6個月縮短到1月。“金E站”調解平臺助力線上貸款處置效能,小額貸款失聯修復率達20%,與法院通達海系統實現線上直連,年內上傳平臺案件853件,調解成功171件。(周彥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