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沭陽農商銀行:“六個維度”助推轉型發展
更新時間:2016-08-05 作者: 佚名
在利率市場化的不斷推進、存款保險制度的實施、同業競爭加劇的金融環境下,為提升市場競爭力,增強服務“三農”和中小微企業能力,今年以來,沭陽農商行全行上下凝心聚力、攻堅克難,分別從“角度、廣度、力度、高度、名度、深度”六個維度上,助推轉型謀發展。
一、換角度,加快網點轉型升級。為了營造良好的服務環境,該行從硬件、服務、機制、營銷等方面入手,對全轄44個網點進行統一標識、統一室內布局、統一規范著裝,設立自助設備服務區、電子銀行體驗區、補登折機等現代電子銀行機具,方便居民辦理業務。同時配備了便民服務箱、填單臺、宣傳折頁架等等。配置了桌椅和便民箱等設施,開通了免費的wifi,添置了綠植,進一步美化、綠化、亮化營業環境。另一方面從軟件入手,加強大堂經理對客戶的引導、咨詢、推介作用,加大營銷力度,實行全員營銷,走出去營銷,由“坐商”向“行商”轉變,不斷提高服務水平。同時,所有營業窗口實行彈性工作制,減少客戶排隊等待的時間。公司業務經營部和個人業務經營部等前臺部門流行著這樣一句話:“周六保證不休息,周日不保證休息”,一切以客戶為中心,站在客戶的角度,迎合客戶需求,不斷提高客戶滿意度,增強轉型發展后勁。
二、拓廣度,全面創新消費類貸款業務。為滿足城鄉居民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該行針對國家公務員、事業單位人員以及國有企業工作人群推出“公職人員信用貸款”,貸款采用“一次授信、隨用隨貸、余額控制、循環使用”的授信方式,無需擔保抵押,在貸款額度內直接發放。貸款額度最高可達50萬元。同時,圍繞農村消費升級方向,針對不同類型的客戶,先后推出 “便利貸”、“婚嫁貸”、“貸車貸”、“家用汽車貸”、“農機貸”、“裝修貸”、“二手房貸”、“旅游貸”等系列個人消費貸款,滿足不同群體的消費需求。所有消費類貸款還款方式靈活,可分期付款,方便快捷,符合條件的直接發放信用貸款,第一時間滿足客戶消費資金需求。
三、提高度,打造“陽光信貸”升級版。為做實陽光信貸,有效解決農民“貸款難”問題。早在2008年該行通過開展“陽光信貸”惠農工程,對全縣符合條件的25萬農戶家庭進行了逐戶評議,授信總額105億元。通過開展“陽光信貸”年檢季檢,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局面。由該行首創的“陽光信貸”曾被中國銀監會提升為“三大工程”之一并在全國范圍推廣。為打造“陽光信貸”升級版,從2013年起,在全覆蓋、普惠式陽光授信的基礎上,開展農戶小額信用貸款“整村推進”工程,實現信用村內農民無需擔保、抵押,僅憑個人信用就可辦到貸款。農戶每筆貸款額度一般5萬元,最高不超過20萬元,貸款期限1年。截至6月末,該行共評定信用戶53695戶,授信信用貸款34.58億元,投放農戶小額信用貸款17828戶,金額10.45億元,用信率為30.22%。
四、加力度,全力以赴處置不良貸款。抽調精兵強將,成立資產保全中心,出臺不良貸款專項考核辦法,實行績效掛鉤考核,加壓力,提動力。按照“核銷一批、重組一批、盤活一批、轉讓一批”的要求,做好存量不良貸款的清收處置工作,摸清家底,準確分類,真實反映,按照“一戶一策”思路,理清債務關系、建立臺賬,以“盯一戶、抓一戶、清一戶”的方式開展清收工作,同時嚴格控制新增不良貸款,以提質增效促轉型。
五、強名度,大力宣傳普惠金融。為了將金融知識送到千家萬戶,該行成立普惠金融宣傳隊,配備了17名大堂經理和演職人員以及大型流動舞臺宣傳車等,以送金融知識下鄉普及金融知識活動,編排了歌曲、舞蹈、形象展示、小品、薩克斯獨奏、變臉等30多個節目,將該行優勢產品、優質服務融入到文藝節目中,不定期到各鄉鎮巡回演出,在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時,強化防范金融詐騙等金融知識宣傳力度。目前,普惠金融宣傳隊已先后在城北市場、藍天市場、賢官、胡集、吳集等地開展演出10余場,觀眾人數超過2萬人。
六、挖深度,激發青年員工潛能。一是開展崗位競聘。先后對委派會計、客戶經理崗位進行競聘,通過筆試加組織考核相結合的方式,實行公平、公正、公開、擇優的選人用人機制。選拔一批業務水平突出,素質過硬的年輕員工走上管理崗位,將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崗位上,真正實現人盡其才,才盡其用。二是開展全員培訓。根據年初制定的員工培訓計劃安排,制定了全年度專題培訓方案,按條線分解到相關職能部門,采取內部培訓為主、外部培訓為輔的模式,青年員工主要側重于業務知識、專業技能、操作風險防控、服務禮儀、法律知識、金融理論等方面,中層管理人員重點放在風險防控、法律知識、經營方法、管理理念,執行力提升等方面。實行培訓需求申報和培訓效果評估機制,每月根據基層需求制定月度培訓計劃,每次培訓后組織考試,評估培訓效果。三是出臺《機關借用人員管理辦法》,定期抽調優秀基層員工到機關部門鍛煉,豐富崗位經驗,培養復合型、實用型人才。(沭陽農商銀行行長 謝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