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揚州農商銀行:織密“家訪網” 筑牢“家防線”
更新時間:2025-08-21
面對新形勢下的合規挑戰,揚州農商銀行堅持“抓早抓小、防微杜漸”,將“員工家訪”作為員工行為管理的堅實支點,構建“精準識別、動態觸發、多措并舉、閉環管理”員工行為管理新模式,為穩健發展構筑堅實“家防線”。
一、壓實責任,網格聯動,健全家訪組織保障體系
強有力的組織保障是家訪工作落地生根的關鍵。該行將家訪工作與員工聯?;ケ9ぷ鳈C制有機結合,形成高管垂范、層層負責的家訪組織體系。
高管垂范,抓實對中層干部的家訪工作。建立“聯?;ケ>W格”機制,結合高管分管條線、所在黨支部、經營與管理戰隊劃分等情況,由8位高管分別擔任8個聯?;ケP〗M組長,組員為各支行行長及部室負責人。開展員工家訪工作時,由各組長按照既定分組對自身組員進行家訪,形成高管抓中層,中層抓全員的嚴密責任網格,確保壓力有效傳導,關懷精準送達。
層層負責,確保責任主體明確,管理直達末梢。各支行、部室遵循“誰的人誰負責”原則,對在編在崗員工由支行行長負責本支行員工的家訪工作,部室負責人負責本部室員工的家訪工作。對于退養、退二線、長期病假等在編不在崗人員,綜合考慮員工行為畫像等因素分層分類實施管理,按管控難易程度依次由:在編關系所在支行、人力資源部、法律合規部、員工異常行為領導小組4個層級組織家訪。
二、多維觸達,情感浸潤,拓展家訪內涵新載體
打破傳統家訪形式的局限,構建線上線下相結合,“請進來”“走出去”相交織的立體溝通網絡,深化情感聯結與文化浸潤。一是“線上+線下”雙軌并行。除常規電話、微信溝通及上門家訪外,創新建立以支行、部室為單位的“員工家屬微信群”,由支行、部室負責人為群主,及時傳遞行內動態、合規提示、溫馨關懷,打造指尖上的“連心橋”。二是“請進來”凝聚共識。定期舉辦“員工家屬座談會”,邀請家屬走進總行,參觀廉政警示教育館、行史館、黨史館。通過沉浸式體驗,讓家屬直觀感受金融工作的嚴肅性與農商行的文化底蘊,強化“廉內助”意識,筑牢家庭反腐堤壩。三是多類型文本約束。全員家訪時,家訪人員攜帶《致全行家屬的慰問信》《員工家屬監督告知書及回執》傳遞組織關懷。通過行內家訪小程序上顯示員工的相關情況,供家訪人員在與員工家屬交流時對信息進行核實,如員工負債及對外擔保情況、涉訴情況等。對重點人員,增加更具提醒、更具約束的《員工、單位、家屬三方聯保協議》,明確各方責任,構建風險聯防聯控共同體。
三、精準畫像,分層管理,構建差異化家訪新機制
摒棄“一刀切”的粗放家訪模式,依據員工畫像“紅橙黃綠”四色分類,對不同人員采取不同的家訪形式。立體化的家訪方式,突出了家訪雙向溝通、家庭與單位互動的作用,打破了員工及員工家屬對家訪活動是年度例行、表面文章的刻板印象。聚焦重點,靶向發力,將客戶經理、支行行長、信貸審批等關鍵崗位人員,以及存在歷史違規記錄、被識別為“十種人員”的員工,作為“重點人員”管理。對此類人員,在家訪方式上明確要求每年至少一次“上門家訪”,遇突發問題或疑點必須上門家訪核實,穿透表象洞察潛在風險;在家訪頻度上表現為高頻多樣,既有日常線上或電話的及時交流,也有帶著表單上門對賬的深度溝通。實施“全覆蓋、常態化”的關懷式管理,家訪貫穿全年,覆蓋全員,按季度分批次有序推進,靈活采用線上(微信、電話)與上門相結合的方式,傳遞組織關懷、了解思想動態、宣導合規文化,筑牢行為基礎防線。
四、動態觸發,閉環管控,打造“家訪+”協同治理鏈
家訪并非孤立環節,而是嵌入員工行為管理全流程的關鍵節點,該行將員工家訪與檢查緊密結合,形成動態響應的觸發機制與協同治理閉環。
問題導向,即時響應。家訪的核心原則是“帶著問題去”。對于重點人員,一旦在日常監督、各類檢查(征信排查、賬戶監測、涉訴核查、兼職經商排查等)或員工談話中發現異常苗頭或疑點問題,立即啟動上門家訪程序,實現風險信號的快速傳導與核實處置。
信息反饋,促進共管。對普通員工,家訪成為信息通報與家庭助廉的重要橋梁。在時間安排上,全員家訪一般在9-10月左右,即在5-8月開展的征信排查、經商辦企業排查、涉訴排查等結果出爐后,分析檢查發展的具體問題、具體人,以家訪的形式主動向家屬反饋員工的負債擔保、經商涉訴等關鍵信息,變單向管理為“單位-家庭”雙向共管,激發家庭監督內生動力。
工具賦能,痕跡管理。依托合規系統中的家訪小程序進行管理,在家訪時實現交流問題表單化,同時顯示員工負債等信息,原則上家訪人應當雙人家訪,地點應為被家訪對象家中,通過小程序定位后開展問題登記,家訪過程中應拍照上傳至小程序,確保工作規范、有據可查。(成以釗 劉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