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湖農商銀行:緊扣“三強”推進發展轉型
更新時間:2021-12-30
金湖農商銀行推進對標浙江農信和全省系統內先進單位的發展模式,堅定支農支小的“道路自信”,對照服務“三農”和小微企業的初心使命,以“強基固本、強化革新和強筋壯骨”為著力點,持續深化發展轉型。
強基固本,更加有力地提高支農支小成效。長效開展百行進萬企、惠企大走訪等系列活動,不斷融入“萬企聯萬村共走振興路”行動,通過緊密聯系、服務提升、攜手共進,建立感情紐帶,配套特色服務,夯實客戶基礎。一是扎實推進“陽光信貸”提檔升級。主動走訪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了解生產資金需求,運用科技手段實現提前授信、當場授信,做大陽光E貸、荷都E貸規模,確保農業春耕、夏種、秋播等信貸資金及時發放。緊盯農房集中改造項目,梳理農戶消費信貸需求,加大“安居貸”宣傳推廣力度,結合“陽光信貸”提檔升級活動,拉近客戶距離,著力提高農戶家庭授信簽約率和用信率。二是扎實推進城區網格化營銷。優化調整網格區域,落實管護責任,將網格打造成客戶經理拓展市場的陣地,切實推動網格化營銷工作常態化開展,重點推廣小額信用貸款,撬動個人貸款板塊,聚焦網格內商戶經營貸款和公職人員消費貸款的營銷挖轉,強化與目標單位事前對接,適當時候進機關事業單位“掃樓”,營銷消費貸款、貸記卡、手機銀行等一攬子產品。同時,關注疫情影響下外出務工人員回鄉創業的群體,將政府創業貸款貼息政策送上門,尋找城區個人貸款投放突破口。加大“陽光信貸”提檔升級和網格化營銷推進與考核力度,引入競爭機制,夯實工作基礎,強化成果應用,把兩項工程辦成民心工程。三是扎實推進企業大走訪活動。加強銀企對接,動員存量授信客戶用信、拓展無貸客戶新增授信,發揮抗疫復工貸、創業富民貸、支農支小再貸款等產品優勢,積極支持復工復產、大眾創業。針對市場利率定價現狀,分層分類制定靈活合理方案,提高信貸產品的競爭力和吸引力。圍繞規模以上企業、誠信納稅企業,推廣“稅易貸”等緊貼客戶需求的產品,大力支持小微企業穩步發展。
強化革新,更加堅定地推進業務轉型升級。尋求差異化發展之路,積極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一是推進產品轉型,錯位產品競爭。堅持以“客戶為中心”設計零售轉型策略,堅持“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新”,針對特色產業、特殊群體研發特色產品,持續創新普惠金融產品,快速推進產品升級,盡力完善產品體系。在貸款營銷上,重點投放100萬元以下個人貸款和500萬元以下小微企業貸款,在國有大行囿于定位、網點、成本、人力等因素“瞧不上”和“使不上勁”的領域深耕市場,盡力滿足廣大普惠客戶多樣化的資金需求。二是加快服務轉型,錯位服務競爭。一方面,對服務“三農”和小微企業過程中存在的“怕擔當、懶作為”等少數作風問題進行糾正,找準癥結,對癥下藥,加強《支農支小盡職免責管理辦法》《不良貸款責任認定與追究管理辦法》落實,提高支農支小績效占比,打破吃大鍋飯的傳統弊端,最大程度地保護和提高員工支農支小積極性。另一方面,發揮點多、面廣、人熟的比較優勢,針對客戶老齡化趨勢推出更多貼心的“手把手”“一對一”人工服務,搶先一步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營智能技術困難,努力成為5060客戶的首選銀行。三是推動機制轉型,錯位營銷競爭。統籌協調行內資源,滿足業務轉型對本行機構設置、信息系統及人力資源管理模式的要求,構建機制完善、資源到位、專業高效的零售支撐保障體系。緊盯智能化、輕型化、專業化、特色化轉型趨勢,通過網點分類管理、STM等智能機具推廣、物理柜臺壓縮、勞動組合優化、業務流程再造、營銷隊伍鍛造等手段,努力實現網點從“交易型”向“營銷型”轉變,網點員工從“坐商”向“行商”轉變。
強筋壯骨,更加有效地促進線上線下融合。一是打造線上線下全方位服務體系。強化電子渠道服務支撐,優化現有渠道一體化經營模式,通過創新、互補、優化,推進手機銀行、企業網銀、微信銀行、第三方支付、客服中心、互金平臺、直銷銀行、網上商城、自助設備、收單商戶等渠道協同發展,切實發揮聯動優勢,注重電子銀行產品場景化以及電子銀行資源跨界化。二是加快推進簡約便捷軟件開發。努力打造集大成的手機客戶端,積極借助微信小程序拓寬營銷渠道,加強軟件自主研發能力,探索上線運用視頻連線、遠程認證等科技手段,開發出更具操作性的軟件程序,切實提升客戶體驗度,努力讓客戶方便使用、學會使用、喜歡使用。三是有序推進線下業務向線上轉化。加大與市場監督、稅務、農業、自然資源等政府部門數據對接,快速引進行業內前沿技術,參照先進做法,配置好相關模塊,利用大數據精準把控業務風險,推動存款、信貸、中間業務等向線上遷移。
(吳仁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