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東農商行:推進農商行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刻不容緩
更新時間:2013-07-10 作者: admin
(此文刊登于金融時報
顧曙光
日前,銀監會主席尚福林在2013年城市商業銀行年會上表示,城市商業銀行應繼續加大信息化建設力度,制定符合本行實際的IT藍圖,切實提高信息系統建設水平和支撐能力,有效防控各類風險。
其實,城商行如此,信息化建設相對滯后的農村商業銀行,更應如此。
當前,農商行的經營模式正在發生深刻變化,風險的多樣性、聯動性、隱蔽性、復雜性進一步增強。作為農商行內部管理重要組成部分的內部審計工作,必須轉變理念,加強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不斷更新審計手段,大量運用先進的風險管理工具,更大程度地發揮審計職能和作用,以適應當前經濟、金融發展形勢和農商行轉型發展的需要。
眾所周知,內審好比銀行風險的“探雷針”,它可以及時揭示銀行業務和分支機構中的高風險。早在2006年,銀監會就專門發布過《銀行業金融機構內部審計指引》,用以促進銀行業金融機構完善公司治理,加強內部控制,健全內部審計體系。然而,由于不少商業銀行管理層認為審計部門不能直接為銀行創造利潤,只是花錢部門,因此,2006年迄今,不少農商行的信息化建設仍比較滯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審計職能和作用的發揮。
審計信息化建設是一項基礎性系統工程,也是一項不斷創新、不斷開拓的長期性戰略任務,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直接關系到內審在信息化環境下的發展甚至生存問題。而建設一個功能強大、覆蓋全行的審計作業與管理系統,正是提高審計質量的技術基礎和支撐手段。農商行要想在信息化發展潮流中把握主動,就必須增強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意識,整體規劃布局要有前瞻性。特別是,在業務信息系統不斷更新發展的同時,一定要考慮到審計信息化發展的大趨勢,提前為審計信息化系統預留接口,為內部審計信息化發展做好鋪墊和準備。
隨著現代社會信息網絡技術的普及和發展,我國商業銀行經營管理信息化的程度越來越高,銀行信息化的發展正在促使銀行業務模式發生根本變革。當前,銀行風險來源、風險范圍、風險復雜性和風險程度都在擴大,業務處理和支付結算的快捷性和開放性很容易導致風險擴散加速,甚至一個業務環節存在的風險,就能對整個銀行機構產生巨大影響。而且,信息化技術還在不斷發展和完善中,信息技術本身的缺陷以及信息技術的安全問題,都會給銀行信息化帶來風險。因此,就農商行而言,未來內部審計內容一定要向IT審計方向發展,這是農商行轉型發展的必經之路。
盡管目前農商行推進信息化建設所面臨的風險主要集中在業務信息系統,但是,隨著內部審計信息系統的建設,這一領域也將暴露出新的風險,需要農商行未雨綢繆,加以應對:一是內部審計信息系統的可靠性風險。成熟的內部審計信息系統,將會作為聯網風險監控系統,因此,任何監控的疏漏或者失誤,都會對銀行帶來不必要甚至是無法挽回的損失。二是內部審計信息系統的安全性風險。內部審計信息系統實現監控的一個重要手段,是對其他信息系統基礎數據的采集和分析,這表明一些重要數據信息將會暴露在內部審計信息系統中,因此加強內部審計信息系統的安全性管理非常重要。另外,審計人員通過審計系統可能會接觸到比傳統審計更為全面、核心的數據信息,這對審計人員職業道德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此外,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需要人才,而農商行內審人才的短缺,已成為制約其內部審計工作發展的關鍵。因此,要全面推進審計系統信息化建設,就必須通過內部審計人員的經常性培訓、自我學習,內部審計人員與外部審計的協作與交流,以及引進既懂信息技術又懂審計的復合型人才等多種途徑,加強審計人才隊伍建設,使農商行更好地適應新形勢下審計工作的要求。